您的性取向是什么?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您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回答“异性恋”、“同性恋”或“双性恋”。然而,性取向真的能被简单地划分为固定的类别吗?如果您是异性恋,但曾对某个同性产生过吸引,这时您该如何界定自己?如果您对异性在情感上有吸引,但在性方面却对同性感兴趣,又该如何分类?或者,您根本没有情感或性吸引?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性取向的光谱中找到。
要求人们明确他们的性取向的这一概念源于我们对分类的需求。如果您不是其中之一,那您究竟是什么人呢?您与谁有认同感?您在哪里找到共同体?性流动性可能是一种孤独的体验,而人类在团结感中蓬勃生长,这正是我们需要分类、分隔和遵循的根源所在。
本文由心理咨询师和认证生活技能教练(教育心理学硕士)撰写,他专注于包括LGBTQ群体和隐性性取向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性取向光谱,并揭穿有关性取向的神话。
性取向光谱
人类的特性没有绝对的黑白之分,性取向也是如此。全球有超过70亿人,如何能将他们划分为直系、同性恋或双性恋三种明确的类别?
就如每个人都体内存在的阴阳特质,无论他们在性别光谱上的位置如何,性取向同样是流动的。例如,如果您一生都是异性恋,突然发现自己对某个同性产生吸引,或者与他们发生一次性关系,这是否意味着您不再属于您认知中的性取向?未必。
这可能只是您对那个特定人的情感倾向,取决于他们对您所做的事情或者让您感受到的情绪。同样,在理解他人性取向时,很多人常常以双性恋作为公开身份的起点。因此,有的人可能最初是异性恋,后来认定自己是双性恋,最终接受自己是同性恋。您该如何给他们的性取向分类呢?
因此,性取向光谱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使我们能够识别和表达我们的性取向。它为打破人们完全是异性恋或同性恋的简单认知铺平了道路,将两者视为光谱的两个极端。
如今,我们有超过200种尺度用于界定个人的性取向。其中最受欢迎的有:金西尺度,它将性取向分为七个类别:
1. 完全异性恋
2. 多数时间异性恋,偶尔同性恋
3. 多数时间异性恋,但有时同性恋
4. 异性恋和同性恋同等
5. 多数时间为同性恋,但有时异性恋
6. 多数时间为同性恋,仅偶尔异性恋
7. 完全同性恋
克莱因性取向网格,它探讨七个不同方面以评估个人在性取向光谱上的位置:
1. 性吸引
2. 性行为
3. 性幻想
4. 情感偏好
5. 社交偏好
6. 异性恋/同性恋生活方式
7. 自我认同
斯托姆性取向轴线,也考虑无性恋以及其他因素,如角色扮演、恋物癖和BDSM活动,以确定交叉性性别身份。
性取向光谱与从众心理
尽管性流动性的概念逐渐被接受——例如,千禧一代和Z一代比X一代和婴儿潮一代更为接受这一理念——它依然面临来自社会中广泛群体的反对。这种抵制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均存在,并源于对从众的需求。
我在治疗中常常观察到这种现象。例如,32岁的罗恩对于自己是双性恋这一想法感到恐慌,但他真的对男性和女性都有吸引力。42岁的萨莎,已婚且育有两个孩子,对于她邻居的妻子产生的吸引感到不知所措。
这种现象发生的一个原因是,男性不愿意承认或展现对同性的情感/吸引,害怕因此被视为“同性恋”而受到某种评判。从小,男孩就被要求要坚强,常听到“男人不哭”之类的格言,因此他们最终会在情感上受到压抑。
大多数男性无法与女性建立非性化的联系,因此当他们对某个同性产生情感时,他们真的不知道如何应对。另一方面,在许多文化中,女性仍然没有权利和能力为自己做出这些选择。
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持续在监视他人的身体和欲望,而这种监视使人们想要从众。人们感到被迫选择一方,并感受到宣称自己属于“正确”一方的压力。性取向光谱存在冲突吗?
当我们谈论性流动性时,常常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性取向存在于光谱上,您如何知道自己属于哪里?性取向光谱是否存在冲突?对此,我认为这只有在您坚持“纯粹性”的理念时才会感到冲突,即您必须是完全同性恋或异性恋。
如果您学会真正接受自己的欲望,并将每一次体验视为一种过程,发现自己在性取向光谱上的位置就不必是令人困惑或冲突的。
性取向的阴阳特质可以在每个人身上和谐共存,只要没有压迫或明显的尝试去压制本能欲望的冲动。承认性取向光谱是否意味着我们已到达终点呢?不可以。我们能否希望达到那个终点?也许不可能。然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努力与自己的情感和性欲保持一致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