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迹象表明你正处于一种爱恨交织的关系中

汤姆和杰瑞真是可爱至极,不是吗?汤姆一会儿拿着平底锅追着杰瑞,下一秒想到杰瑞可能死了又感到沮丧。他们的爱恨关系既搞笑又温馨。然而,毕竟……汤姆和杰瑞只是卡通角色。

如果你是个成人,依然以你那摇摆不定的关系为荣,那么这篇文章绝对是你必读之作。浪漫化的爱恨关系已经达到失控的地步。许多书籍和电影美化“敌对变情人”的情节;大家都想要那种初期争吵、后来却突然在厨房台面上亲吻的火热关系。

像《无敌破坏王》和《我讨厌你的十件事》这样的爱恨关系电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然而,事实是,幻想这种场景或追求这样的关系实在是不明智的。

现在是时候探讨爱恨关系的各种细节了。如果你对自己关系的性质感到困惑,那就不必再担心。我会为你提供急需的清晰认识,并附带一些现实检验。但这可不是我的一己之功……

我邀请了心理学硕士和专注于分居及离婚辅导的专家来和我一起揭开爱恨关系的复杂性,解答你们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那么,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爱恨关系?

这是个千金难买的问题。很多人实际上处于爱恨关系中,却并未意识到。尽管这个词被频繁使用,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爱恨关系。看似很容易理解,那么究竟有什么可讨论的呢?

爱恨关系是指两个伴侣之间频繁交替于燃烧的爱和冰冷的恨。他们整整一周都像典型的甜蜜情侣那样恩爱,当你下一次见到他们时,他们却告诉你这段关系结束了——而且是以最糟糕的方式收场。还记得凯蒂·佩里的《热与冷》吗?正是如此。

追踪这种关系的轨迹如同掌握高深的三角函数。谁对谁说了什么,为什么?他们在恋爱中吗?又为什么不能一劳永逸地做出决定呢?复杂、不可预测且强烈的爱恨关系令参与者倍感疲惫。

心理学专家解释说:“爱与恨是两种极端情绪,它们彼此对立。当我们基于情感行事时,往往会忽略理智。当你在爱或恨的情绪中运作时,理智思考变得更加困难。这是一个情感耗竭、内部冲突、而且最重要的是不确定的状态,前方的方向难以捉摸。”

爱情与仇恨的共存总是棘手的,因为这种关系时刻都充满波动。来自丹佛的迈克尔(化名)分享了他的经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我与前妻的关系是一种爱恨关系。我们从未知道婚姻的下一步会是什么,但总怀着即将走向灾难的预期。确实很累,最终我们决定和平分手,修复创伤的过程也花了不少时间…”

11个你处于爱恨关系中的迹象

《自尊与偏见》是经典的爱恨关系电影之一,已经让大家相信,经典的爱情故事总是从波折的关系开始。此时我不禁深深叹气。亲爱的读者,你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像孤独的达西先生或倔强的莉齐·班纳特,但事实是,你的关系更像是《办公室》中凯利·卡普尔和瑞安·霍华德。

为了用确凿的证据支持我的观点,在这里我列出了识别爱恨关系的11个迹象。你甚至可以将其视为一份综合指南或全方位手册。准备好了吗?那么,我们开始吧……

1. 摆动模式 – 爱恨关系的代名词

爱恨关系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便是情绪的波动。一个人对伴侣的爱会在几天后转变为敌意仇恨。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爱恨关系的情侣,叫做瓦妮莎和马丁(不,我不认识任何相关人士,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假设瓦妮莎和马丁享受了一次美好的约会。他们共进晚餐,散步于公园,彼此表达感激,然后愉快地回家。瓦妮莎向朋友们发信息,感谢上天赐予她这样一位优秀的伴侣。几周后,当朋友在商场偶遇她时,随意问起马丁的情况。

没想到,瓦妮莎却表示考虑结束这段关系。她认为他不成熟、斤斤计较且愚蠢,想要一个更好的伴侣。朋友们也很同情地听了她的倾诉。但两晚后,瓦妮莎在Instagram上发布了她与马丁的合影,配文道“找到了值得珍惜的人!”

2. 这是结束……第九次

对同一个人产生不同情绪是很正常的。你可能听过朋友开玩笑说他们和父母之间是爱恨关系。但当这种矛盾情感表现为行动时,事情就变得复杂。如果我们真的根据每种情绪行事,那么就会陷入麻烦。

爱恨关系的特点便是不断的分分合合。情侣时常分开,声称这次是“一劳永逸的决定”,但随即又像两极吸引般重归于好。他们的关系状态波动给彼此带来既痛苦又欢乐的反复折磨。

沙兹娅谈到了这种起伏的关系动态:“不断的分分合合反映出双方忽视了某些问题。这是未解决纠纷的明确指示。也许他们缺乏解决问题或冲突的意愿。如果一场争吵被视为看不见,便成为了极其有害的情景。你能掩盖多少问题?”

3. 指向方向已坏

因为你对自己所走的道路毫无头绪。在每段关系中,通常都有一个基本共识,知道它会走向何方。如果是没有 strings attached 的关系,你会知道这种关系的暂时性;如果是以婚姻为终局的关系,双方也会清楚这一点。那么对于爱恨关系,又该如何理解呢?

在这种关系中,完全可以说他们在周末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如何确定两年后他们的状况呢?由于关系的不断变动,未来的走向扑朔迷离。或是极度不快乐的婚姻……心碎……持续的不确定性?只有时间会给出答案。这样的关系显然不适合长久维持。我个人希望能知道我的归宿。给我一个大概的轮廓就好,不用太详细。

4. 严重的界限破裂是爱恨关系的征兆

不健康关系与爱恨关系的韦恩图几乎重叠。后者的“恨”源于一方或双方突破了彼此的界限。当缺乏对个人空间的尊重时,冲突便会接踵而至。人们会对事情反应过度,无法有效管理情绪,并给伴侣带来伤害。如果你的关系也常常因侵犯个人空间而变得痛苦,那么你正陷入爱恨的循环中。

沙兹娅进一步讲解了爱恨关系的心理学:“我总是告诉我的客户,也想给你提个醒——一定要有明确的界限,并同时尊重他人的边界。没有尊重这样的关系很难存活,失去重要的关系品质,尤其是尊重,便引发了爱恨冲突。当你与伴侣始终如影随形时,彼此都没有空间喘息,这就是问题的根本。”

5. 缺乏真实的沟通

表面的沟通是关系中的克星。爱恨关系的标志是无数的表面沟通。伴侣们讨论的一切都与真正重要的内容无关。解决问题、谈论对这段关系的感受或意图及深入交流,对于他们而言显得十分陌生。在缺乏切实交流的情况下,关系变得肤浅,伴侣们的成长也停滞不前。

更糟糕的是,表面上深刻的沟通。涉及爱恨关系的个体时常会说“她理解我,没人像她那样懂我”,但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如果她真的那么了解你,约翰,那么为什么你会在Facebook上与她争吵呢?爱恨关系中成熟的对话几乎不存在。

6. 始终的疲惫

从这段关系中所带来的消耗来讲,我始终对爱恨关系中的人有种敬畏(还有一点被吸引)。他们怎么一直没有达到崩溃的边缘呢?正如沙兹娅所说,这类关系标志着未解决的问题——这对个人层面来说同样适用。也许以往的经历已将个体带入这种爱恨动态,或者与父母之间形成了相似的爱恨关系。

无论如何,伴侣们都需进行大量的自我修复。这可以通过提升自尊的练习,或在生活的其他领域寻求自我实现来完成。但继续接受心理治疗和辅导依然是最佳的选择。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会帮助你解除任何童年创伤、负面经历和虐待的影响。如果你发觉自己始终感到疲惫而情感上被掏空,极有可能你正处于爱恨关系中。

7. 基于自我的决策 – 爱恨关系心理学

沙兹娅提到自尊心的隐患:“自我一词就是罪魁祸首。在爱恨关系中,个体的选择常受到自我所驱动。他们的自尊心很脆弱,容易受到攻击,因此会将事情解读为个人攻击。如果能相互多一分同理心,更愿意倾听,情况就会有所不同。”

以经典的爱恨关系为例:在这种关系中,大多数争吵都是肮脏且冲动的。它们是“恨”阶段的前兆,且与其它任何事物相比更加剧烈。怒吼、推搡,甚至人身攻击和推卸责任,已成为常态。争吵越激烈,仇恨越强烈;仇恨越强烈,随之而来的爱情也越深厚。

爱恨关系心理学指出,自恋者往往会纠缠于这样的关系。而想象一下,谁又可能会成为这样自恋段的另一半呢。可想而知,情况将相当复杂。穆罕默德·伊克巴尔曾说过:“自我的最终目标不是去看某样东西,而是成为某样东西。”

8. 龌龊的不忠

虽然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爱恨关系,但在这种关系中,背叛却是发生频率相当高的。在关系的“恨”阶段,出轨行为相对普遍,甚至在一切顺利时伴侣也可能会背离。显然,背叛能在某些人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在某种诡异的程度上将其与出轨的伴侣联系得更为紧密。不断的不确定性常常成为出轨的借口——“我从未知道我们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

罗斯·盖勒经典的“一次我们暂停过!”就在此刻浮现。毋庸置疑,不忠完全毒害了这段关系,并在两人之间制造了信任问题。如果你曾在与伴侣处于某种破裂状态时被出轨,那你很可能正身处一段爱恨关系之中。

9. 肥皂剧般的戏剧化

即,永无止境的戏剧。其实,捏造于戏剧气氛。戏剧性是爱恨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这种情侣间的口水仗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争吵,更引发一切人围观。这可能体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极(或激进消极)的内容,向共同好友背后说对方的坏话,进行复仇行为,或在工作场所制造冲突,仅是众多可能性中的一些。他们对任何分歧都毫无节制。

沙兹娅对此进行深入讨论:“抱怨你的伴侣只是一种浪费。你需要对此坦诚并直面。如果你发现自己与伴侣交谈的时间不够,而讲述他们的时间却占据了大量篇幅,那么你必须重新评估你在这种关系中的定位。有效的沟通和透明度是每段关系中都应具备的美德。”

10. 一切都有问题

爱恨关系总让人感觉像是电影《死亡终局》的场景。总感到即将发生灾难。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清楚地意识到事情可能随时走向反面。你在散步,神清气爽,凉风轻抚着你的脸,一切都显得宁静……但这片场地却布满了地雷。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两种情况——你要么小心翼翼地走路,要么一个接着一个无所顾忌地踩上地雷。

有哪个关系能在不断预感着不幸的基础上存活下来?问问自己:和伴侣在一起时,我是否能感觉到空气中的紧张?这种紧张是否在某个时刻变得显而易见?而且,最重要的是,我能否提前一公里就看出争吵的预兆?

11. 交易失败

许多身处爱恨关系中的个体常将伴侣视为银行。双方之间的关系如同账目清算,每一些行为都需以某种方式反过来还清。举例来说,甲可能会对乙说“我刚为你清洗了车,你怎么能不为我做杯咖啡呢?”这种情形往往让彼此感到备受束缚,双方间仿佛都在计算着分数,而进行事情很少出于爱的驱使,更多则是出于义务。

这种关系的运转方式显然不可持续,因此关系中不断的分合周期便成为常态。所有这些爱恨关系的特征,包括这一点,都反映出当事人的情感不成熟。我们不禁要思考,他们确实需要更多的成长。

在此,我们结束了这段关于爱恨关系的复杂心理学探讨。沙兹娅和我希望我们能为您提供一些方向。最终决定权在于你——这段关系是否值得投入那么多的精力与情感呢?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你的感受。再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